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。在以往的老旧小区改造中,“政府唱戏多、居民参与少”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难题。民生工程,如何更好地听民智、解民忧?一线调研,市北区老旧小区改造观察,今天来看最后一篇——共建与共治。
11月29日,市北区怡馨苑小区的老旧小区改造迎来最终验收。验收团里,不仅有相关单位,还有居民代表,杜继淑就是其中之一。这个“把关人”,他当得格外仔细。而对于他提出的问题,街道和施工方立刻现场办公。
杜继淑的经历,背后是市北区老旧小区改造一以贯之的核心原则——群众参与、共同缔造。事前听取群众意见,事中接受群众监督,事后邀请群众把关——全过程的参与,不仅让改造更透明,也让居民有了更多的归属感。
在宁化路33号院,每次走过这段楼道连廊,居民徐学林都很自豪,因为这来自大伙儿自己的“点单”。
接到“点单”,改造单位迅速研究,居民的建议不仅落地,而且“更进一步”。
从被动配合,到主动参与,三年的老旧小区改造中,市北区群众调查覆盖面超过十万人,近3000名群众为改造提出意见建议上万条,其中,600多条“金点子”顺利落地。
去年完成改造的四机宿舍,就从“共建”顺利进入改造后的“共治”。去年3月,居民共同筹备,成立了业委会,如今,小区不仅引入物业,业委会还会定期开展业主接待日和环境巡检。
老旧小区改造,让“老家”变了“新居”,但如何“长新”,是一个更深更远的命题。为做好改造的“后半篇文章”,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,市北区积极探索物业管理、委托代管、业主自管等形式,目前,北岭山小区、国隆新村等改造小区已成立业委会,元宝小院、阳信路35号等多个改造小区正在推进居民自治。
采访期间,记者走访了市北区近20个改造后的老旧小区。这些实现了“逆生长”的老小区、老楼院,每一个都是变化“看得见”、幸福“摸得着”。三年来持续推进的老旧小区改造,正是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的生动实践。而改造,更新的不仅是环境,还有居民对“家园”的理解。从人人有责的共建焕新,到人人尽责的维护共治,对一个个小区来说、对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来说,硬件的改造已经结束,但一场共享社区的管理改造、意识改造已经开始,更多的美好故事,即将发生。
【视频未经竞彩体育的版权方允许,不得转载;转载请注明来源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】